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在成都市区西部的通惠门外。西郊河由北而南,浣花溪(南河)从西向东,两水在青羊宫东北角处汇合,水势急湍,形成一个波翻涡漩白色水花的深潭,即今日百花潭。以百花潭为名的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溪风景区。
园内主要由盆景园(西苑)、国香园、百花园、磊园、慧园、廊桥、湖池区和鸟鱼廊等组成。
据考证,今日的百花潭与古时的百花潭名同地异。古百花潭遗址在今杜甫草堂西南的龙爪堰。唐、五代时是成都著名的郊游胜地。宋代以后,水系变动,原来的潭址已淤没不存。清末,黄云鹄寻访古迹,认定现在的这一水潭为百花潭,并于清光绪七年在北岸的宝云庵竖“古百花潭”石碑一通,同时还在石碑周围修造供游览的凉亭敞轩。至此百花潭复现于世,并渐成名胜之地。
又据《蜀中名胜记》记载:浣花溪之处,一名百花潭,溪上民家之女任氏,家境贫微,为人勤劳善良,一日在潭边为病僧洗涤袈裟,莲花辄应手而出,整个水面漂满百花,故名“百花潭”。
依历史记载:在浣花溪西边,唐代有一位冀国公崔宁在杜甫离开成都后,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四川发生叛乱威胁着成都,节度使又无能平息叛乱,冀国夫人挺身而出,散尽家财,募捐千军,出兵平乱,又将舍宅为寺,功德无量,为纪念这位成都女杰特尊封为“冀国夫人”名;及在每年的四月人们在浣花溪一带赶庙会。
五六十年代这里是成都动物园,占地80余亩。为了便利游客行人,特架浮船索桥,横跨潭上。60年代中,一环路的百花大桥落成,索桥始废。1975年动物园迁移至北郊,1976年至1982年百花潭公园经整修后重新对外开放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