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达岭熊乐园是以熊类动物繁殖为中心,以研究熊类行为、生态、生理为主业,以旅游观赏为途径,以实物、标本为手段,向广大公众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开展科学研究的国营企业。 该园始建于1993年4月,总投资1700万元,占地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80平方米。现已建成"小熊园""成熊园"等五座熊池,养有黑熊、棕熊、马来熊380余头。附属设施有: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兽医室等。熊类博物馆正在建设中,95年建立国际熊类标本园,聚集世界各种熊类于一园,以利于比较研究,便于公众欣赏,同年还将建一处适应自然环境训养场,对部分繁殖熊进行适应自然环境驯化,并从96年起,每年有计划的将专门驯化的熊放归大自然(自然保护区),以增加野生熊数量。96年建立熊类精液库,发展人工授精技术,建立谱系管理系统,为各地提供种源。 熊乐园的收入全部用于基础建设、科学研究、饲养及加工等,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特别是熊类保护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它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自然环境的良好改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这个开放的窗口,向人们展示熊类保护、研究、繁殖的成果。今后将继续加大投资,加快建设速度,使其真正成为世界熊类研究、驯养、繁殖、教育中心,为各国专家提供较优越的科研环境,让熊乐园成为世界熊类的乐园,也是人的乐园。
灌肠
是北京人爱吃的小吃,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为最好。
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 怜。”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有记载:“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儿童买,穿过斜阳巷几条。
灌肠分两种:一种为大 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 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褡裢火烧
有荤素两样儿。外边有卖的,也有在家里自己做着吃的。这种长方形的火烧互相粘连在一起,就像旧时装钱物的“布褡裢”,故名褡裢火烧。其味道与馅饼差不多,只是形状不同而已。
螺蛳转儿
半发面抻成细条,搁芝麻酱与花椒盐儿,盘在一起,如螺蛳状,把它摁平了,先在铛上烙,后在码道烤。烤好后外面脆里面暄。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再烤一两次,叫“干蹦儿”,用手一拍就碎,吃着蹦焦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