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的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都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扬州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年—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千年古刹,历经劫难,终获新生。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
大明寺古刹名僧辈出,其中唐代律学大师鉴真最为著名。1999年12月5日能修法师荣任大明寺方丈。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
唐代鉴真大师曾主持此寺,传经讲律。今大明寺内的鉴真纪念堂为唐代风格建筑,于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1973年建成,正殿须弥座上供奉的以干漆夹贮制作的鉴真坐像,闭目冥思,神态坚毅安祥。
一年一度的扬州迎新祈福盛典在寺内举行,届时将举行开启山门、迎宾入园、法会祈福、福洒众身、舍利出塔、沐浴佛光、撞钟吉祥、共获如意等祈福活动,热闹非凡。
大殿西侧,有“仙人旧馆”门额,人们即是有名的平山堂。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谷林堂取自苏东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供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