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2005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林书院旧址在无锡市东门苏家弄内,为明东林党人讲学和议论朝政活动的中心。东林书院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1054—1135)讲学遗址,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革职还乡的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与同邑高攀龙等人,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和无锡知县林宰的支持下,于当时讲学遗址上创建东林书院。原址规模较大,书院前有“东林书院旧址”石牌坊一座。现存建筑有东林精舍、道南词、东林报功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时雨斋、康熙碑亭等,并收书院保存的明、清20块碑刻,嵌置于堂民的两壁上。1981—1982年进行重修。已对外开放。
东林书院虽一席片壤,但它在我国政治、思想、文化及教育史上均占有一定地位。东林学者为官清廉、讲学风、讲正气、躬行实践、锐意图新及热忱的爱国思想是我古代优良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份。其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的东林精神延绵流传四百余年而不衰。它将长期启迪、教育和激励人们为社会主义进步文明作出不懈努力和斗争。
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悬挂在书院依庸堂上。现东林书院遗迹是按清雍正时旧制恢复。东林领袖顾宪成所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胸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已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东林书院虽一席片壤,但它在我国政治、思想、文化及教育史上均占有一定地位。东林先贤为官清廉、讲学风、讲正气、躬行实践、锐意图新及热忱的爱国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的东林精神延绵四百余年而生生不息,万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