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恭城县城西山南麓的恭城文庙,又叫孔庙、学宫,是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圣庙。这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广西规模最宏大,装修最华丽,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明清建筑,人称华南的小曲阜。
明永乐八年(1410年),初建于恭城东,清嘉庆五年(1800年)迁今址,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有状元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碑亭、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露台、大成殿、启圣祠等建筑,分六个台阶依山而建,红墙黄瓦隐在绿水茂林间,气势恢宏,巍峨雄伟,与山东曲阜、北京和台北的孔庙一起,号称全国四大孔庙。大成殿是整座庙的主体和精华,里面安放着孔子和“四子”(孟子、颜回、曾参、子思)的塑像和神位。周绕回廊,重檐九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的檐柱、殿脊和琉璃瓦上雕印有3600多条龙。
武庙邻于文庙的右侧,与昭平黄姚的武庙一起为我区最古老两座武庙。且文武两庙并存一处,寓崇文尚武之意,这在全国罕见(仅台湾尚存)。据专家介绍,文革时期,孔子塑像和武庙的殿宇被毁。2000年,县政府下决心,将政府大楼和文化大院搬迁,重建武庙,再塑孔子和关公像,恢复了昔日的壮丽景观。
纪念宋代御史周渭的周王庙又称周渭祠,兴建于清康熙年间,它紧邻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建造的湖南会馆,坐落在县城中心的兴隆老街边,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周王庙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蜂窝楼和重檐飞角,与湖南会馆的门楼、戏台、风火墙互相辉映,泛翠流金,蔚为壮观,堪称广西古建筑的精品。2000年后,县政府将附近破旧房舍拆除,使它们展露出风采神韵。
湖南会馆 在恭城县城的太和街,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整个会馆布局严谨,红墙黄瓦,泛翠流金,飞檐挽天,蔚为壮观。大殿装修华丽,壁画花饰繁多,前后风檐镂雕细致,檐墙彩绘构画新颖。馆内有戏台矗立,呈凸字形,105平方米,青石垒砌台基,台底浅埋水缸36口,以增强音响效果。看台能容纳1000余人。此馆现在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